1. 首页 > 游戏策略资讯

心有猛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4-12
摘要:装机思路这是最近给朋友装的一台主机,大部分配件都是我手头硬件,友情价转卖。朋友最大的要求是主机不能太大,毕竟要放在桌面,其次颜值要高,于是有了本次装机。成品展示,心有猛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装机思路</p>n<p>这是最近给兄弟装的一台主机,大部分配件都是我手头硬件,友谊价转卖。兄弟最大的标准是主机不能太大,毕竟要放在桌面,其次颜值要高,于是有了本次装机。</p>n<p>成品展示</p>n<p>▼全家福,讲真每次装机经过都让人身心愉悦,特别是好看的机箱、最新的配件更能加大这种感受,爱装机的兄弟应该能体会吧。</p>n<p>PS:散装U没原盒,拿个12代的盒子假装自己有,手动狗头。</p>n<p>▼机械大师的箱子都超级紧凑,尺寸较小,颜值也高,很适合桌面摆放,配合便携屏效果一流。</p>n<p>▼整套主机没有采用灯光组合,兄弟不喜爱灯光晃眼,不过铝合金机箱本身的质感就很出色。</p>n<p>▼机箱正面相对简洁,大面积的镂空辅助散热,棱角分明的线条很有工业审美,开关集中在右下角,从上到下依次为USB3.0,type-c 和自带 LED 的铝合金开关按钮。</p>n<p>▼顶部硕大的散热区域,自带防尘网,金属提手既是点缀,又方便手提移动。</p>n<p>▼和饮料瓶的对比,可以让大家更直观感受机箱的个头。</p>n<p>▼机箱可以支持 335mm 以内的显卡,6600XT 作为过渡显卡,后续会上 4060ti。</p>n<p>C28 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对内部走线支持的较差,背板不能作为容纳线材的空间,前面又会线材外露,应该在右下设计个挡板遮遮丑,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上定制线。</p>n<p>▼内存是雷克沙的 ARES 系列,主要特征是散热强、性能稳。给兄弟装机我一般都习性了追求稳定,因此这种大牌子是我首选,无灯的设计也相对契合主机的气氛。</p>n<p>▼固态 SSD 是 NM800PRO ,隶属于雷克沙 PROFESSIONA 系列,定位就是旗舰级,7500+读取 / 6500+写入,性能稳居当前第一梯队,作为体系盘妥妥的。</p>n<p>▼机箱虽然小巧,但可以支持到 280 水冷。其实我本来也是提议他直接上水冷,奈何兄弟总是担心漏液,死活要上风冷。风冷的话散热高度限制在 162mm,超频三 K4 的高度是 156mm,可以说是刚刚好。四热管 + 130mm 高性能风扇,官方宣称能压住 12900K,压个 13600K 应该没啥难题。</p>n<p>▼三把机箱风扇是超频三的 P120 Pro,白色风扇黑色水冷,典型的熊猫色,倒和 C28 极地白本身配色方法一致。话说这玩意的风量是真大,感觉不带灯的缘故就是把成本堆到质量上去了。</p>n<p>▼振华 VP1000W 是刚出的新品,主打 13cm 短机身、全日系电容、高转换率。振华是典型的反给虚标专业户,额定 1000W 完全可以当 1200W 来用。而且标配的线材都是柔性软线,很适合用在这种紧凑型机箱里。</p>n<p>▼装机屏幕用的 INNOCN 15Q1F ,屏幕采用的 OLED 技术,显示效果出色,最决定因素的是这货支持触控,而且自带电池,装机调试都特别方便。</p>n<p>配件说明 & 性能跑分</p>n<p>1️⃣CPU|英特尔 酷睿 i5-13600K</p>n<p>13600K CPU处理器采用性能核+能效核混合CPU架构,拥有6特点能核和8个能效核。拥有 14 核心 20 线程,主频至高可达 5.1GHz,PCIe 5.0 至高可达20通道,DDR5 至高可达 5600MHz,24MB 的 L3和 20MB L2高速缓存。搭载英特尔 770核芯显卡,支持超频和WIFI6E网络。</p>n<p>2️⃣主板 |GIGABYTE B760M AORUS ELITE AX 主板</p>n<p>▼AORUS 系列属于技嘉产品高级阵营,定位追求极点的电竞玩家。主板采用了14+1+1相核心供电,辅助供电为 8 Pin + 4Pin 12V输入,60A 供电晶体管, 2 盎司铜电路板 + 6 层 PCB 设计,供电、SSD、芯片组等决定因素位置,甚至连南桥都覆盖了银白色的散热装甲,配合 6mm 热管以及高质量导热垫,让主板散热更为均匀,实现高效的散热能力。</p>n<p>▼主板为标准的四槽内存设计,有D4\\D5 两个版本可选。D5 版顶尖可支持 7600MHz(O.C),顶尖兼容 128GB 内存容量,其独有的超频黑科技(高带宽低延迟玩法)目前也只搭载在 D5 版上。除了这些之后主板提供了双 PCI-E 插槽,靠近 CPU 的插槽采用合金装甲加固,支持 PCI-E 4.0 x16速率。下方则是普通插槽,速率也只有PCI-E4.0 x4,适合插一些扩展卡之类的。</p>n<p>▼一体式挡板接口丰盛,技嘉B760M小雕WIFI 提供了4个USB 2.0 接口、1个USB3.2 Gen2 Type-A接口(10Gbps)、3个USB3.2 Gen1接口(5Gbps)、1个USB 3.2 Gen2 Type-C接口(20Gbps),HDMI/DP 接口各1、以及2.5G网络接口。当然WiFi6无线网卡天线接口以及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光纤接口都一一完备。</p>n<p>技嘉 13代 主板开始推出的“高带宽低延迟玩法”,对于内存性能提高效果明显,特别是高频内存,我之前曾经用它将 7200MHz 内存超到了 7800MHz,读写拷贝超过 10GB/s,写入更是逼近12GB/s(119.18 GB/s),延迟更是压到了 55.7ns,特别适合喜爱玩超频的兄弟,有兴趣的兄弟可以看看我之前做的测评。</p>n<p>3️⃣ 内存|雷克沙 ARES DDR5 5200MHz 32G (16G x 2)</p>n<p>这套内存隶属于 雷克沙 ARES(战神) 系列,外部的散热马甲采用石墨灰配色的铝材,简洁利落的线条组合折角设计,表面做了抛光等多种工艺,质感很有种古代盔甲的味道,刚性十足,也含义出性能的强劲。内存造型也属于雷克沙的典范语言了,很有代表性。</p>n<p>▼散热马甲采用了无螺丝设计,整体观感协调。虽然内存不像 CPU、 显卡这种发热大户,但更大的散热面积和更快的温度传导速度能让内存在高频情形下运行更为稳定。 多说一句,铝材给的很厚实,单条内存重量达到了 43g。</p>n<p>▼这套内存我之前在 12700 + 华擎Z690 上做过测试,换到现在的 13 代平台数据依然有了不小的提高。</p>n<p>▼技嘉从 b760 D5 主板开始,推出了个“高带宽低延迟玩法”,同样的 DDR5 内存条在这块板能跑出更高的读写,更低的延迟,就拿雷克沙这套内存来说,同样的 5200MHz 开始这个玩法后,相比正常XMP玩法下数据都有不小的提高。</p>n<p>读取:正常XMP玩法(75483 MB/s),高带宽低延迟玩法(76534 MB/s)</p>n<p>写入:正常XMP玩法(72739 MB/s),高带宽低延迟玩法(73200 MB/s)</p>n<p>延迟 :正常XMP玩法(80 ns),高带宽低延迟玩法(76.2 ns)</p>n<p>4️⃣ SSD|雷克沙 NM800PRO 1TB</p>n<p>▼SSD 是雷克沙定位高级的 NM800PRO 1TB。单面PCB 底板,厚度控制不错,笔记本或者游戏主机都能适配。SSD 表面覆盖新一代纳米铜箔复合材料,搭载智能温度检测玩法,有助于快速降温,长时刻运用不用担心高温引发的掉素难题。</p>n<p>▼主控芯片是英韧IG5236,其采用了先进的12nm FinFET CMOS制造工艺,搭载独立物理缓存,8通道设计、支持 MLC、TLC 以及 QLC 等主流闪存。芯片本身支持 NVMe1.4 协议和 PCIE 4.0 X4。搭载这颗芯片几乎都是各品牌的旗舰级型号,比如大家相对熟悉的浦科特 M10P(G) 、威刚XPG GAMMIX S70 、以及最近的致态TiPro7000。</p>n<p>闪存 NAND 颗粒则是搭载的江波龙Longsys封装的镁光176层3D NAND颗粒(B47R),型号为RC72TJB3AA41024,DARM 缓存颗粒是江波龙 的FORESEE系列,缓存容量为 1GB LDDR4。NM800PRO 的 1TB 版本写入寿命上限为1000TBW,五年有限质保,可靠性还是很不错的。</p>n<p>▼性能测试,雷克沙 NM800PRO 1TB固态硬盘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 7126.70MB/s 、6310.37MB/s,4K 读写分别为 77.69M/s 和 302.60M/s,从数据表现来看,NM800PRO 1TB 就是 PCIE 4.0 SSD 的一流水准。</p>n<p>这里多提一嘴,intel平台的顺序读写跑分会比 amd 平台弱一点,不过随机读写性能更好,这也是很多兄弟测试数据不一致的缘故。</p>n<p>▼高利用率环境下,SSD 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 7118.79MB/s 、6308.88MB/s,和空盘性能变化不大。</p>n<p>▼利用 AIDA64 进行 SLC Cache 全盘写入测试,从数据来看,NM800PRO 1TB写入最大满速可以达到 5461.8 MB/s,缓内曲线大致位于稳定在 4800MB/s左右,缓外曲线在 3405 MB/s 左右,整体曲线过渡平缓,没有陡降式掉速,整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p>n<p>5️⃣散热 |超频三 K4 风冷散热 & P120 Pro 机箱风扇</p>n<p>▼散热用的手头的 超频三 K4。其实我本来提议上水冷,奈何兄弟一直对水冷有偏见,总担心漏液的情况。K4 是 超频三的高级风冷,全金属扣具,支持 I家 / A家 全平台处理器,标配 GT-3 高导热硅脂,能够快速将 CPU 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p>n<p>▼K4 采用单塔单风扇设计,塔身为全黑色电泳工艺,独立装饰性顶盖,四热管触底导热、50 片130mm 铝制散热鳍片进行热量散发,两者通过穿Fin工艺组成鳍片群加大散热速度。整体工艺还是蛮精细的。</p>n<p>▼K4运用的第 三 代独特工艺底座,四根超逆重力热管贯穿其中,据说这样的设计具备更强的毛细泵力,不仅热传导效率更佳,而且平放侧放都不影响热量传递。</p>n<p>▼这种全包围式支架设计还挺不错的,相比单边金属扣架更加稳固,对压力的分担也更加均衡。</p>n<p>▼标配风扇为 13cm 高性能增压风扇。Hydraulic Bearing轴承、9扇叶、4针接口支持 PWM 温控。10条反给涡轮齿模拟涡轮增压结构设计,增强风压的同时增大了风量。标准转速 400-1600RPM,最大风量 76.85CFM,正常负载下能提供安静的运行环境。</p>n<p>▼机箱风扇运用的超频三 P120 Pro。风扇转速 600 ~ 1850RPM,最大风量 66.17CFM、最大风压 1.53mmH20,带有 5V 3PIN ARGB 接口,可以兼容大部分主板的灯效同步。</p>n<p>▼风扇 八角位置都有硅胶垫包裹,运行时能有效减少机箱共振带来的声音。风道采用的标准的前下进风顶后出风的风道。</p>n<p>6️⃣ 电源|振华 LEADEX VP1000W</p>n<p style=\"text-align:center;\"></p>n<p>▼思考到后续要更新 4060ti,加上机箱相对紧凑,电源安排的振华 VP1000W。这款电源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创造的微型化技术,进步性能的同时尺寸缩减到 13cm 短机身、可以释放不少空间给其他硬件。电源本身通过了 80plus 白金认证,转换效率高,加上额定 1000W 的功率,别看身材小,拖 13900 + 4090都不成难题。</p>n<p>▼电源采用全日系电容,搭载专利的智能识别双过功率保护技术,可以保证瞬间峰值输出功率时硬件的安全性。除了这些之后,风扇也支持 ECO & AUTO 双智能温控体系,可以自动监测环境温度和负载随其增减风扇转速,低负载时风扇完全不会运行,很好的避免了小型机箱摆放桌面时的噪音难题。</p>n<p>▼电源接口为振华招牌的专利智能免识别模组接口,支持 13代主板和 3X 8Pin 高级显卡。标配的线材是柔性扁线,不用单独花费金钱定制线材,原装线材的安全性也更高。另外,这款电源还是少有的白色涂装,很适合搭建白色系主机。</p>n<p>7️⃣ 机箱 |机械大师C28。话说过来,拆起来累,但配置配件就相对轻松了,强烈提议大家配把电动螺丝刀。</p>n<p>▼背板可拆,方便走线的同时配置配件更加轻松。有些主板 m.2 是在主板背面,用这个机箱就可以在不拆主板的情况下加装 SSD。</p>n<p>▼底部开孔 + 防尘网的组合,可以说四方八面都通风,四个铝合金 CNC加工脚垫,质感十足。</p>n<p>▼别看机箱尺寸不大,顶部还支持 双 12cm 风扇或者 240 水冷。话说别看 C28 体积就比 C26plus 大了一点,但装机尝试好了不少。</p>n<p>8️⃣ 显卡 |GIGABYTE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OC PRO</p>n<p>▼显卡没啥说的,我退役的6600XT ,借给兄弟支撑一段时刻,后续他自己更换 4060TI即可。还别说,技嘉RX 6600 XT 魔鹰 PRO 性能虽然马马虎虎,外形是真的不错。 5热管三风扇,刀刃式扇叶整体看起来还是蛮夸大的。6600 XT 整体功耗并不高,三扇叶和其说是为了散热不如说是为了好看从而拉高售价。供电为 单8Pin 辅助电源接口,支持1677万色灯效,不过灯光只会点亮 GIGABYTE LOGO,属于聊胜于无。</p>n<p>▼整体长度 282 mm,大部分紧凑型机箱都可以顺利配置,4个显示输出接口,DisplayPort 1.4a 接口 X 2,HDMI 2.1接口 X 2,接口都进行了镀金处理,I/O挡板也有电镀工艺,整体质感等于不错。</p>n<p>9️⃣便携屏|INNOCN 15Q1F</p>n<p>▼装机我都是习性用便携屏。INNOCN 15Q1F采用的 OLED 屏幕。众所周知,OLED 几乎就是高级显示器的代名词,其像素点自发光特性能让黑位表现更好,可以更最佳实现通透的白和纯粹的黑,不管是玩游戏还是观看视频都能带来更出色的视觉享受。多说一句,OLED 的色彩表现也是目前最出色的,像这台便携屏就做到了 100% DCI - P3 色域覆盖,还提供了专业的Delta E&lt;3 出厂校色报告。</p>n<p>▼做工方面,15Q1F运用的香槟金配色 + 全贴合屏 + 金属边框,将厚度压缩到了 6.8mm,整体质感还是相对出色的。重量 0.94kg ,一只手握持毫无压力,长时刻运用有专用的皮套提供倾斜角度。接口是 Type C X 2 +Mini HDMI 组合,可以实现一线连功能(供电和信号传输一线达成)。</p>n<p>▼最重要的是,这款便携屏支持手指直接操作,十点触控+内置的触摸OSD面板,让运用者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完成操作。比如看剧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选剧、拉进度条,调试其他设备也是插上就能用,极其方便。</p>n<p>▼甚至还支持无线连接。INNOCN 15Q1F自身搭载了 WiFi 模块,通过它可以将主机、手机或者笔电的画面直接投屏显示,控制则通过触摸实现。便携屏还内置 5000mAH 电池,可以脱离线材连接的不便,续航时刻能达到 4小时左右,完全就是台平板PC。</p>n<p>整机性能及游戏实测</p>n<p>▼机械大师在紧凑型机箱里拥有不错的口碑,之前我就装过一次 C26 plus,尝试极好。这次选的稍大一些的 C28,配色方面本来我是想买极地白,奈何店里缺货只能选择冰川白。机箱正面采用了不对成设计,左侧条状网格下开孔,自带防尘网,右侧为开机键、 USB3.0 以及 10G type-c 插口。背面的开孔区域也给的很足,密密麻麻的条状孔隙方便散热,特点感十足。</p>n<p>▼机箱尺寸 342 X 185 X 284mm,外铝内钢全金属材质,铝合金外壳厚 2mm,内部钢框架厚 1mm,风冷支持 162mm 高度,水冷支持 240,显卡限制 三 槽 335mm,支持 ATX 和 SFXSFX-L 电源,体积小巧但对配件支持的相对宽松。</p>n<p>▼机箱灵活度极高,除了基本框架,大部分面板都是可拆式组合,不过大量螺丝拆卸起来还是相对繁琐,这也是其被广大键盘侠戏称为“螺丝大师”的缘故。话说过来,拆起来累,但配置配件就相对轻松了,强烈提议大家配把电动螺丝刀。</p>n<p>▼背板可拆,方便走线的同时配置配件更加轻松。有些主板 m.2 是在主板背面,用这个机箱就可以在不拆主板的情况下加装 SSD。</p>n<p>▼底部开孔 + 防尘网的组合,可以说四方八面都通风,四个铝合金 CNC加工脚垫,质感十足。</p>n<p>▼别看机箱尺寸不大,顶部还支持 双 12cm 风扇或者 240 水冷。话说别看 C28 体积就比 C26plus 大了一点,但装机尝试好了不少。</p>n<p>8️⃣ 显卡 |GIGABYTE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OC PRO</p>n<p>▼显卡没啥说的,我退役的6600XT ,借给兄弟支撑一段时刻,后续他自己更换 4060TI即可。还别说,技嘉RX 6600 XT 魔鹰 PRO 性能虽然马马虎虎,外形是真的不错。 5热管三风扇,刀刃式扇叶整体看起来还是蛮夸大的。6600 XT 整体功耗并不高,三扇叶和其说是为了散热不如说是为了好看从而拉高售价。供电为 单8Pin 辅助电源接口,支持1677万色灯效,不过灯光只会点亮 GIGABYTE LOGO,属于聊胜于无。</p>n<p>▼整体长度 282 mm,大部分紧凑型机箱都可以顺利配置,4个显示输出接口,DisplayPort 1.4a 接口 X 2,HDMI 2.1接口 X 2,接口都进行了镀金处理,I/O挡板也有电镀工艺,整体质感等于不错。</p>n<p>9️⃣便携屏|INNOCN 15Q1F</p>n<p>▼装机我都是习性用便携屏。INNOCN 15Q1F采用的 OLED 屏幕。众所周知,OLED 几乎就是高级显示器的代名词,其像素点自发光特性能让黑位表现更好,可以更最佳实现通透的白和纯粹的黑,不管是玩游戏还是观看视频都能带来更出色的视觉享受。多说一句,OLED 的色彩表现也是目前最出色的,像这台便携屏就做到了 100% DCI - P3 色域覆盖,还提供了专业的Delta E&lt;3 出厂校色报告。</p>n<p>▼做工方面,15Q1F运用的香槟金配色 + 全贴合屏 + 金属边框,将厚度压缩到了 6.8mm,整体质感还是相对出色的。重量 0.94kg ,一只手握持毫无压力,长时刻运用有专用的皮套提供倾斜角度。接口是 Type C X 2 +Mini HDMI 组合,可以实现一线连功能(供电和信号传输一线达成)。</p>n<p>▼最重要的是,这款便携屏支持手指直接操作,十点触控+内置的触摸OSD面板,让运用者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完成操作。比如看剧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选剧、拉进度条,调试其他设备也是插上就能用,极其方便。</p>n<p>▼甚至还支持无线连接。INNOCN 15Q1F自身搭载了 WiFi 模块,通过它可以将主机、手机或者笔电的画面直接投屏显示,控制则通过触摸实现。便携屏还内置 5000mAH 电池,可以脱离线材连接的不便,续航时刻能达到 4小时左右,完全就是台平板PC。</p>n<p>整机性能及游戏实测</p>n<p>▼喜闻乐见鲁大师,版本号 6.1022,最终得分 194W+ 。大部分跑分来自 CPU内存 / SSD也贡献了 284890/ 337832 高分,只有显卡的 389427粉 显得相对拉胯。</p>n<p>▼3D mark Time Spy Extreme得分 10574。显卡分数 9917、CPU 分数 16934。预估 圣安地列斯 V 在2K 分辨率下能跑出 65+FPS 。</p>n<p>【古墓丽影 暗影游戏性能测试】</p>n<p>▼画质选为顶尖,4K 分辨率下差点 40FPS,玩是能玩但掉帧明显。2K分辨率 80+ FPS,果然 2560 X 1440 才是 6600XT的最佳归宿。</p>n<p>【赛博朋克 2077性能测试】</p>n<p>▼4K 分辨率,启用预设高画质,自动 FSR。平均帧率 差点20</p>n<p>2K 分辨率下,预设高画质, FSR 设为超级性能,平均帧率 110+</p>n<p>【地铁 离去 加强版游戏性能测试】</p>n<p>首款支持光追的游戏,也是地铁系列最好玩的一部。场景从上代的地下转移到地面,景色更为壮丽,将末世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游戏搭载独立的 BenchMark 测试工具,加上丰盛的选项,很适合用来进行游戏测试。</p>n<p>▼Ultra画质,4K分辨率最大 38FPS 左右,只能说能玩;2K分辨率最大能达到 61FPS,平均帧率也超过了 50FPS。</p>n<p>【死亡回归 游戏性能测试】</p>n<p>▼《死亡回归》是一款由芬兰职业室Housemarque制作的第三人称RoguelikeSTG游戏,故事剧情相对简单,主要内容就是打怪。不过这款游戏虽然是第三人称设计游戏,但方法是类似死亡细胞的玩法,玩家每次死亡都会从头开始,STG手感也做的不错,很适合快餐类玩家。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内置的帧率测试工具不错,选项也很细致,很适合作为测试工具。</p>n<p>▼</p>n<p>初次进入游戏,不调整任何选项,体系默认采用 4K分辨率、图像质量中进行测试。平均帧率 58FPS,不过看选项应该是锁帧了,小编认为啊这游戏用 6600XT 跑 4K 是没啥子难题。</p>n<p>【刺客信条 起源性能测试】</p>n<p>▼4K分辨率,画质极高,平均帧率 39FPS,顶尖帧率也只有 56FPS。</p>n<p>2K分辨率、画质调整为很高,平均帧率 79FPS,感觉这个档位相对适合 6600XT 。</p>n<p>▼下面来看看整机的散热表现。环境温度 22°,运行 20分钟双烤测试,性能核(P核)有效运行频率4.1Ghz,能效核(E核)有效频率平均频率3.1Ghz。重点是温度这里,20分钟火力全开处理器核心温度平均77度,CPU封装温度才81度,平均功耗 151W。差点 200元 的单塔风冷,感觉不比水冷来的逊色。</p>n<p>最后</p>n<p>兼顾性能和颜值的小主机,性能方面 13600K 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技嘉这块主板独有的黑科技玩法还能再次提高内存性能,显卡算是主机最大的短板,不过 6600XT 也足以满足 2K 分辨率游戏畅玩的需求。超频三 K4 的散热能力也挺不错,压 13600K 很稳。外形方面,机械大师 C28 完全亮眼,做工到位。话说最近我发现它家那个 E24 能量盒还蛮有意思,后续打算用它整个黑果玩玩。